MASF和UASF到底是什么?

 这几天手里有比特币的小伙伴们睡得好么?各大比特币论坛,QQ群里讨论得最多的就是8月1日的分叉了。各种阴谋论、看跌、看涨的吵起来没完没了。凡是讨论到分叉,必然离不开两个名词MASF和UASF,它们究竟是何方神圣,又有什么区别呢?

先介绍下它们的全称:

  • MASF:矿工激活的软分叉(miner-activated soft fork)
  • UASF:用户激活的软分叉(user-activated soft fork)

为了能够更好的解释他们的区别,先说说比特币区块链是怎么运行的。

本质上说比特币区块链是一个P2P的结构,每个节点都是对等的。但是为了方便解释,把参与挖矿的节点称为矿工,不参与挖矿的称为普通节点。比特币区块链的正常运行离不开众多的节点和矿工。一笔比特币交易从一个节点发出,快速的在节点之间验证和转发,被矿工接收验证打包生成了区块,区块又被广播出去,再次经过节点的验证和转发,最终被整个网络的绝大多数节点接收验证存储,区块链中的交易也就正式被写入了区块链并生效。这一切听起来都是很美好,看似无懈可击。但是,任何一个系统都不可能一成不变,随着比特币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交易量快速增加,整个网络越来越不堪重负,交易延迟现象严重。

比特币设计时,对每个区块的容量做出了1MB的限制,这在比特币发展早期,可以防止恶意用户发送大量交易进行DOS攻击,并一直沿用至今。区块的容量确定了,每个区块能容纳的交易数量也就有了上限,这已经严重限制了比特币网络处理交易的能力,大家常说的6-7笔交易/秒也就是这么得来的。

 

 

 

 

 

 

为什么不增加区块容量?

增加区块容量确实是个釜底抽薪的办法,增加容量之后,大家又可以欢快的交易了。一居室换成了大三居,很爽是不是。听起来简单的事儿,大家打了好几年的口水仗。比如是一次性增加还是慢慢增加,增加多少,要不要修改交易数据的结构等等。比特币区块链是靠一套共识机制运行的,也就是说要大家一致同意才可以,不然有的节点接受大于1MB的区块,有的不接受,灾难就会降临。想达成一致也挺难的,美国选总统可以大家到投票站一人投一票,比特币可是面向全球的,还是去中心化的,怎么才能达成一致呢?其实还是投票,只是投票的方法有点儿特殊,这种投票方法由BIP9文档提出,原理就是挖出区块的矿工在区块上打上一个标记,代表他支持某种提议,一段时间后,统计有多少区块打上了标记,如果超过了一定的比例,比如95%就可以认为有95%的矿工支持这个提议,提议就可以激活了。

下面进入正题,

MASF和UASF的区别就在于由谁主导这个“激活”新的提议的过程。挖矿的节点被称为“矿工”,其他不挖矿的普通节点被称为“用户”。

对MASF来说,由矿工主导,矿工通过为挖出的区块打标记的形式投票,用户作为见证人。当满足“激活”条件时,用户和矿工同时更改共识规则,于是新的共识生效,大家一起从某个区块开始使用新的共识规则;如果不满足“激活”条件,用户保持原有的共识规则,新提议“激活”失败。MASF是安全的,一定会有一种提议被大多数矿工支持,区块链不会出现分叉。

对UASF来说,由用户主导,用户们强烈要求矿工必须在某一时间点切换到某个新的共识,如果不切换,用户就不承认你挖出的区块,矿工也就得不到区块里的手续费和奖励。矿工只有两种选择,同意用户的要求,更新自己的共识,挖出符合新共识的区块;或者选择无视用户的要求,挖出旧共识的区块。UASF可能会出现危险的结果,也就是比特币分叉成了两条链。支持新共识的节点和矿工以及使用旧共识的节点和矿工有可能会进入互相隔离的两条区块链,至于会不会发生这种情况,取决于节点和矿工们的选择。

正是由于UASF分叉的风险,近期比特币价格大幅下跌,各大平台也在设法采取预案以应对可能的分叉问题。8月1日很快就要到了,比特币的命运如何,我们拭目以待。

MASF和UASF到底是什么?

扫一扫手机访问

MASF和UASF到底是什么?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