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蜡烛图技术
日本蜡烛图技术是现今人们普遍运用分析期货、股票、外汇等证券市场的一项重要方法。该技术提出于1603~1867年之间,提出者是本间宗久,应用于经济学。
中文名
日本蜡烛图技术
提出时间
1603~1867年
适用领域范围
证券市场
提出者
本间宗久
应用学科
经济学
目录
· 1简介
· 2历史背景
· 3注释
· 4蜡烛图形态
1
蜡烛图技术是根据一系列蜡烛线组合而成的不同趋势形态,针对这些形态分析得出相关结论的数据,以此数据来预测行情未来走势。利用蜡烛图技术来分析证券市场中所谓牛市还是熊市。还可看出市场是否发出最佳入场和出场的时期,准确的把握市场动脉。
2
蜡烛图的起源:蜡烛图源于日本德川幕府时代(1603~1867年)米交易,用来计算米
价每天涨跌。当时日本粮食场有位叫本间宗久商人为能够预测米价涨跌,他每天仔细地观察场米价变化情况,以此来分析预测场米价涨跌规律,并将米价波动用图形记录下来,这种图形就K线最初雏形,故K线又称日本线或酒田线(也称酒井线),本间宗久著作《风、林、火、山》(典出《孙子兵法》),后来被迅速推广到股并向世界流传,其K线组合若干种形态统计,由于本间宗久家乡在日本酒田,故其罫线之法被称为“酒田战法”。 1990年,美国人史蒂夫·尼森以《阴线阳线》书向西方金融界引进“日本K线图”,立即引起轰动,史蒂夫·尼森在《股票K线战法》书中第一次向西方金融界展示了日本长期以来具强大生命力的4种技术分析手段,破解日本金融界投人秘密,展示蜡烛图、三线反转图、砖块图、折线图魅力。史蒂夫·尼森因此而被西方金融界誉为“K线之父”“K线”阴阳线统称,那么,为什么叫“K线”呢?实际,在日本“K”并非写成“K”字,而写做“罫”(日本音读kei),K线“罫线”读音,K线图称为“罫线”,西方以英文字母“K”直译为“K”线,由此发展而来。
3
蜡烛线又称K线、阴阳线、棒线、红黑线,就是将各种股票每日、每周、每月开盘价、收盘价、最高价、最低价等涨跌变化状况,用图形方式表现出来,即蜡烛图。
K线最上方细线称为上影线,中间条粗线为实体。下面的细线为下影线。当收盘价高于开盘价,也就股价走势呈升趋势时,我们称这种情况下K线为阳线,中部实体以空白或红色表示。这时,上影线长度表示最高价和收盘价之间价差,实体长短代表收盘价与开盘价之间价差,下影线长度则代表开盘价和最低价之间差距。
4
蜡烛图画法:以交易时间为横坐标,价格为纵坐标将每日的K线连续绘出即成K线图。K线图中的柱体有阳线和阴线之分。一般用红色柱体表示阳线,黑色柱体表示阴线。如果柱体表示的时间段内的收盘价高于开盘价,即股价上涨,则将柱体画为红色,反之则画为黑色。如果开盘价正好等于收盘价,则形成十字线。
蜡烛图形态:
十字线 (Doji)
能够提供自身信息并具有许多重要模式的特征的烛台线的名称。在市场开盘价和收盘价相等时,烛身最小而形成 Doji。
锤头 (Hammer)
烛台图表的价格模式,出现于市场交易价显著低于开盘价,但随后在当天重新上扬,收盘价高于或接近开盘价的情况下。 该模式形成一个锤头形状的烛台。
倒置锤头 (Inverted hammer)
烛台图表中的价格模式,出现于证券交易在开盘后显著走高,但在收盘时远离最高点,失去当日大部分收益的情况下。 墓碑 (Gravestone) - 开盘高于上一交易日收盘价的上扬市场缺口。 它会走到一个新高,然后失去力量在接近最低价的位置收盘,这是一种熊市势头。 下一个交易日中低于射击之星实体的开盘价将确认趋势的逆转。 如果开盘价和收盘价相同,该指标就被认为是墓碑十字线 (Gravestone Doji)。 墓碑十字线 (Gravestone Doji) 比射击之星 (Shooting Star) 模式更可靠。
射击之星
反映逆转的烛台。之前股价处于高位,烛身很大。发生射击之星现象的当天开盘价(通常情况下)将高于前一天的收盘价,之后股价攀升到高点,但最后以低于开盘价的价格收盘。
Three white soldiers(白三兵)
白三兵是牛市的逆转模式,形成三个连贯的长白蜡烛。 在一段走低后,白三兵模式指示市场心态的改变和从熊市到牛市的逆转趋势。 牛市的确认勿庸置疑,有时逆转会形成一个价格支撑位。
三个黑乌鸦(Three blackcrows)
熊市逆转模式,由三个连续的黑烛身组成。每天开盘时高于昨天的最低价,但收盘时低于昨天的最低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