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X
我们来为去中心化交易所DEX下一个定义,它指的是一类部署在区块链上的智能合约。 DEX通过将区块链上的TOKEN锁定在智能合约构建的资金池中,使得买卖双方可以直接从该资金池中将一种TOKEN交换为另一种TOKEN。 整个交易流程发生并记录在区块链中、无法被篡改,也不需要一个中心化的机构来撮合,所以被称为去中心化交易所—Decentralized Exchange。 CEX 与之相对应的中心化交易所CEX,大家应该很容易理解: 买卖双方将资产,或者说TOKEN,转入交易所掌握的钱包内,由交易所集中撮合交易。 TOKEN能否被提现、能否继续在区块链中被转移,则完全依赖于中心化交易所的信用。 所以,大家其实经常会听到某些十八线中心化交易所提币失败的新闻云云。 借用币圈的一句名言,“Not your key, not your coin—没有自己掌握私钥,那就不是你的币,”我认为这句话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DEX一年以来的火爆原因。 因为DEX的出现,使得用户不需要将资金转入中心化交易所中即可实现TOKEN间的交换、实现交易,这就没有了私钥掌握在别人手上的风险。 同样,这也验证了一种区块链精神—“Don’t trust it, verify it,别相信,去验证。” DEX vs CEX(一) 好的,简单介绍过DEX和CEX后,我们再来仔细比较一下它们根本上的不同之处。 它们分别是交易模式的不同和TOKEN私钥归属权的不同。 首先,我们来看实现交易的制度,或者说交易模式的不同。 传统的中心化交易所往往采用订单簿模式,而去中心化交易所则多采用自动做市商模式。 我们先来看订单簿模式,这个大家应该比较熟悉: 买卖双方分别挂单,按最优价原则和时间优先原则成交。这个很好理解,同样的价格,你先下的单,那么你先成交,但如果另外一个人的价格比你好,那么他先成交。 我国的A股市场,Huobi和Binance这类中心化交易所都是这种模式。 AMM 接下来,就是我们的重点,自动做市商模式AMM。它指的是,针对某特定的交易对,流动性提供者同时提供市场价值相同的两种资产,组成该交易对的资金池。 比如ETH-USDT交易对,当1ETH=2200USDT时,流动性提供者需要同时提供1ETH和2200USDT才能组成1单位的LP TOKEN。 当然,这里的1单位LP TOKEN只是这个例子里的,在不同的DEX里有所不同。 当市场中其他参与者有买卖需求时,向该资金池注入其中一种TOKEN,提取出另外一种TOKEN。 注意,这个过程中有一充和一提两步,所以这一操作更多地被称为“兑换”,也就是“Swap”,而非买卖,不是buy or sell。 比如还是刚才的交易对,如果此时有人想要卖ETH,那么他就需要往资金池注入ETH再提取出USDT。 在这一过程中,为了确定兑换时的价格,或者说两种TOKEN直接的比例,必须要遵守一个规则。这个规则就是,兑换前后,两种TOKEN数量的乘积必须相等。 比如,初始时有1个ETH和2200个USDT,两种数量乘积是2200,那么,不管后来的人往这个池子里注入了多少个ETH、提走了多少个USDT,资金池里剩余的两种TOKEN数量乘积都是2200。 在这一过程中,无论买方还是卖方,其交易的对手方都是流动性提供者,买卖双方不直接进行交易,所以,这是一种做市商制度。 而这一过程是由部署在区块链上的智能合约自动完成的,所以被称为自动做市商模式。 那么,在实际上,对于流动性提供者来说,AMM等同与“无限网格策略”,无间断地低买高卖。当资金池中其中一种TOKEN的价格下跌时,其相对数量变多,这是低买。 当该TOKEN价格回升时,其相对数量减少,这是高卖。 无常损失 讲解到这里,就需要引入自动做市商模式中最重要的一个概念,也就是无常损失。 首先,明确一点,无常损失是做市商的损失,也就是流动性提供者需要承担的损失。但是,无常损失不是永久性的损失,而是随着两种资产相对价格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 让我们用一个例子来理解无常损失: 假设初始时,ETH的价格为2200USDT,小明构建了一个ETH-USDT交易对的资金池,他往其中注入了1个ETH和2200个USDT,此时两TOKEN数量乘积为2200,整个资金池的市场价值是4400USDT。 后来,ETH价格涨到了8800USDT,那么,此时资金池中还有多少个ETH、多少个USDT呢? 我们用刚才提到的公式来计算一下,假设x代表资金池中ETH的数量,y代表资金池中USDT的数量,那么有x*y=2200,y/x=8800,解方程可得x=0.5,y=4400。 所以,小明作为这个资金池的流动性提供者,他现在拥有0.5个ETH和4400个USDT,市场价值8800USDT。 这样看来,小明好像因为ETH的上涨赚了不少钱对吧? 但是,假如,小明没有作为流动性提供者,没有构建这样一个资金池,在ETH从2200涨到8800的过程中,他什么都没干,只是囤币,那么,他拥有的1个ETH和2200个USDT的市场价值就是11000USDT。 这里的11000减去刚才的8800等于2200,就是小明在ETH从2200涨到8800的过程中,作为流动性提供者所承担的无常损失。 无常损失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做市曲线是连续的,做市商永远无法完全以最优价成交。 这句话什么意思?翻译一下,说人话就是,做市商在ETH价格上涨的过程中,不断地卖出了ETH,所以他无法完全以市场最优价成交。 这也就是我刚刚说的,流动性提供者,在不断地高卖、ETH涨了他就卖,每涨一点,他就多卖一点。 以至于到了最后,ETH涨到8800的时候他没有一整个的ETH可以卖8800,他只有0.5个ETH,只能卖4400。所以说,无常损失是流动性提供者的损失。 但是,我们也说,无常损失不是永久性损失,为什么? 如果ETH从8800跌回了2200,在下跌过程中,智能合约会帮助流动性提供者不断买入ETH,这也就是我刚刚说的低买,ETH跌了他就买,每跌一点,他就多买一点。 所以,当ETH从8800跌回2200以后,流动性提供者持有TOKEN的价值和他初始时创建资金池时是相同的,无常损失消失了,所以说,无常损失不是永久性的损失。 但是,换句话说,只要两种TOKEN之间的市场价格比值与流动性提供者为资金池提供流动性时的比值不同时,就会产生无常损失。只要价格比值变化了,无常损失就无法避免。 DEX vs CEX(二) 了解完交易模式的不同和“无常损失”这个重要概念后,我们来看DEX和CEX第二个重要区别,也就是TOKEN私钥归属权不同。 在传统的中心化交易所中,用户为了实现TOKEN间的交换,需要将TOKEN转入交易所提供的地址,而该地址的私钥实际掌握在交易所手中,用户掌握的仅是交易所账户的密码。 这其中存在一个中介的信用风险,未来,如果用户想要提现这笔TOKEN,则需要经过交易所的授权。 比如2020年7月份,OK交易所的徐明星被限制自由后,OK就暂停了一段时间的提币,虽说最终还是开放了提币,但这个案例还是在提醒我们,务必自己掌握私钥。“Not your key, not your coin.” 以我的个人观点来说,CEX和DEX都有必要存在,CEX的确可以为许多币种间的交换提供便利,尤其是跨链间的兑换和法币间的兑换。 但是,在享受这份便利的同时,务必了解其中需要承担的风险,也就是交易所有权随时暂停充提的风险。 就我个人而言,我的大部分资产都存放在自己掌握私钥的地址中,中心化交易所中也会持有部分TOKEN,主要是一些衍生品的对冲,以及定期提现兑换为法币的TOKEN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