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网传义乌公安公开信 谈为何今年冻卡加剧、解冻更难

近日,一封署名为义乌市公安局刑事侦查大队、题为《致全国各地公安机关的一封信》疯传网络。

内容从“义乌经营户银行账户被全国各地公安机关冻结情况频发”说起,直指去年开始的“断卡行动”,呼吁各地公安“拒绝过度执法、选择性执法”。

其实,近一个月前,某群中就有这封公开信的照片流出,但因为没有公章,所以一直被质疑真假。

从网传义乌公安公开信 谈为何今年冻卡加剧、解冻更难

注:图片来自网络

无外乎2种可能。第1种,假的,有人冒用义乌刑队的名义。第2种,真的,确实是义乌刑队写的。

网传至今如此沸沸扬扬,若真是有人胆敢冒用司法机关名义,按理官方应该发文澄清的,然直至今日也未见辟谣,第1种可能性已然不大了。

排除1,第2种可能性无疑就极大了。有人会说,既然是义乌刑队写的,为什么不盖公章?只能说,没法盖。最主要的原因,实务中侦查权最大,刑案查资金去向,有赃款进入、冻结银行卡是最基本的措施,并没有错。(跳转:什么是冻卡?冻卡怎么办?)

那为什么要写一封没盖章的信呢?

主要还是这一波冻卡造成的影响巨大,不少小微企业陷入了经营困难,维权上访。权宜之计,一封“协商”性质的信件,给被冻卡的商户申请解冻时交给冻结机关看、能不能采用其他处置方式。于是,一封没有公章、无人承认、却又无人否认的信就这样传开了,想来,义乌刑队也不想这封信在公开渠道传播,奈何网络世界没有不透风的墙。

也有人质疑,文中用语不规范,抬头就是“兄弟”。还别说,火小律认识的所有公安都是互称“兄弟”的,更显亲切、共同体。既然没盖公章,自然也不用讲究是否书面化了,拉近距离、符合行业习惯更实在。

当然,以上纯属火小律的大胆猜测。回归正题,且不论这封公开信的真实性与否,单从内容而言,恳切务实,也点出了实务中“冻卡”的一系列负面影响。难怪引来无数有相似经历的网友(应该称为“冻友”)一片点赞。

火小律很少在公众号中提及办理过的案件,主要是出于保护当事人隐私和案件涉密考虑。关于冻卡、帮信罪,还是处理了不少案件的。总结下,过往解冻的成功率基本在90%以上,去年以来,成功率直线下降,最低时,甚至低于50%。

解冻时,多数公安机关均会要求当事人亲自前往提交材料。不少人自己去,也有人委托律师去。

自行前往,有可能会遇到以下3种意外状况:

(1)要求当事人提供付款人(上家)的信息及联系方式,并一同前往制作笔录;(2)以“协助调查、立马解冻”为名,忽悠当事人亲自去交材料,抵达现场后,按照“犯罪嫌疑人”的标准流程制作笔录,并以“刑拘”相挟,要求当场退出全部“黑钱”;(3)笔录制作完成后,要求签署“惩戒书”,列入“断卡行动”黑名单,5年不得开新卡,下次类似方式再进“黑钱”,视为明知是黑钱…………

以上3种情况,在二三线城市、偏远地区发生的概率较高。事实上,多数收款人和付款人都是异地交易,收款人基本无法提供付款人的完整身份信息,更是很难强制付款人一起去派出所做笔录;面对“强制措施”、“退钱”二选一的做法,不少当事人很无助,甚至当场奔溃,不甘心退钱、又怕被关三天;“惩戒书”,签还是不签,会不会影响征信,会不会下次被直接认定为犯罪,签了真的能立即解冻吗?满脑子的疑问……不少人害怕遇到此类状况,便委托律师前往处理。

除此之外,更多的是,当事人递交材料后,无法自证清白,卡被持续冻结,甚至续冻至案件结束,被法院扣划。也有不少当事人遇到排队被冻结的状况,A地公安刚解冻,心还没落地,立马被B地公安冻结,一查还有5、6家在排队,到底还解不解……一声叹息。

从当事人的角度出发,最理想的结果是“全卡解冻”,退而求其次是“限额冻结”、再次是“扣划解冻”,最糟糕是“无限续冻”。多数卡,除去明确查明的涉案金额外,基本都有余款。这笔余款一直被冻着,也是很焦心的,很有可能是卡主的救命钱。

从司法机关的角度出发,打击犯罪任务严峻,既然有嫌疑、涉及赃款,只能继续侦查,除非排除所有合理怀疑,或者完全证明清白,否则被害人的利益如何保护。而顺利追赃的前提也是冻结银行卡。

只是,司法程序在一边,当事人权益在另一边,尤其是侦查阶段的平衡点很难。不同的案件处理方式也不太一样。不可否认,实务中存在着一定的自由裁量权和运气成分在,很难一概而论。最后,一言以蔽之,尊重司法程序,严厉打击犯罪,也最大程度的保障自身合法权益。

从网传义乌公安公开信 谈为何今年冻卡加剧、解冻更难

扫一扫手机访问

从网传义乌公安公开信 谈为何今年冻卡加剧、解冻更难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