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货币创投基金(VC) 内斗录:一场没有尽头的饥饿游戏

在加密货币盛行的时代中,加密货币创投基金 VC(Venture Capital)满街跑,交易所、项目方、KOL、社群、媒体……人人皆 VC。当今 VC 满街跑,自然内斗就成了不可避免的事情,既然大家都很有钱,那么问题的核心就在于:除了钱,你还有什么?本文将由动区专栏作者深潮,带您了解 VC 们的内斗过程。

加密 VC 遍地跑

此前在上海参与区块链週的活动,最大的感受是,加密 VC 遍地跑,不挂个投资的名头貌似都不好意思在圈内混。

想想也正常,政策大环境下,无论是挖矿、交易所还是项目方都属于“政治不正确”,得低调行事,唯有加密 VC 能拿到台前展示一番;其次,这波牛市足够长,一些人累积了足够的本金,以及 FOMO 情绪下,募资更加容易,更何况加密 VC 的门槛实在太低,几十亿美元和几十万美元都可以共享“Crypto Fund”这个 Title。

交易所、项目方、KOL、社群、媒体……人人皆 VC。

一,交易所系。

各家交易所要马用交易所的名义做投资,要么单独设立一个资本品牌,有的也做其他 VC 的 LP,总之,不差钱。

比如,某家交易所下面分别设有 Ventures\Labs\Grants,都可以做投资,内斗从内部开始。

还有一类新 VC 是交易所从业人员自己出来开,设立一个基金,但同时和交易所又保持著千丝万缕的联繫。

但总体而言,交易所係资本除了 Binance Labs 这种顶部,总体影响力在下降,一些顶尖项目并不想一开始就在投资层面和一些交易所产生过多联繫。

二,项目方系。

加密世界一个通行的发展路径是:印钱(发币)——当网红(影响力)——搞投资。

靠项目赚得第一桶金,然后资本化,同时做网红,提升个人影响力,获得更多话语权,要么单独做基金,要马直接用项目的名义去投。

甚至,有的项目方募了一大笔钱,直接拿来做了一家 VC 搞投资,恰好赶上了好时候,在牛市海投大赚特赚,最后也让项目上线交易所再赚一波,一钱两用。

其次,各类大项目(以公链为主)纷纷推出自己的生态基金,金额一个比一个夸张。

三、圈外系。

熊市,Crypto 是骗局;牛市 Crypto 是革命,在牛市的吸引下,众多传统 VC 以及 OLD MONEY 又回归市场,带著 FOMO 情绪加入内斗游戏。

比如,当红杉资本带头内斗,其他美元基金也不得不跟上步伐,出钱出人,不断探索。

相比之下,红杉因为已经调整过基金架构,为直接投资 Crypto 扫平了制度障碍,而大多数 VC 依然是传统架构,只能投大型的股权项目,可选择标的并不多,更重要的是,如何用好 LP 的钱去投这个周期波动较大的行业,仍然缺乏方法论,以及严重缺乏人才。

在舞台以外,圈外大佬对行业的参与程度远比大家想象中深,圈外 LP 背景的 Fund 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包括大型网路公司、上市公司、传统游戏公司、金融公司,甚至是传媒集团……没有谁和赚钱过不去。

当然,大家都不公开说我们是投资 Crypto,多不“文雅”,记住,正确姿势是,“我们在投资 WEB3\元宇宙\下一代网路。”

事实上,很多精英作派的传统 VC 骨子裡其实看不起 Crypto 的人,觉得都是一群骗子和镰刀走了狗屎运。

这种情况各行都有,但往往看不上的角落反而出现破坏式创新,这也是 WEB 3.0 的叙事,自下而上的变革,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

而 Crypto 行业的人,也会觉得传统 VC 这帮人都是机会主义者,牛市来,熊市跑得比谁都快,沉南鹏不过是另一个徐小平。(可怜的徐老师因为多年前一句“区块链革命已经到来”,成为了 Crypto 行业的一个 meme)

总之,大家更喜欢 Crypto Native,而不是所谓的精英与权威。

当红杉资本(全球)更改简介(贴上 DAO 的标签),推特发“GM”,大家只会觉得略尴尬,“就像中老年人为了融入年轻人的圈子,特意去使用一些网路流行用语”。12 月 9 日,红杉资本(全球)又将推特简介改回原来的,史称“一日维新”。

*这裡的圈外表述并不十分准确,比如红杉、IDG 等算是一直在圈内,IDG 资本甚至算是行业的前驱,之后我们单独写一下,这裡只是做一个大致划分。

VC 困境:有钱,没品牌

当 VC 遍地跑,内斗不可避免,既然大家都很有钱,那么问题的核心就在于:除了钱,你还有什么?

VC 乙方化不可避免,各显神通做服务。有的帮忙介绍上交易所;有的出上千万美元帮项目方增加 TVL;有的帮忙写稿,发稿,做社群……活活把自己也变成了一家媒体和公关公司。

现在很多 VC 都喜欢讲一个故事(吹一个牛),叫做,“我有深度孵化能力”,翻译过来就是,我可以帮项目做点事情(不限于拉个群介绍个人、发篇文章……),总之,孵化的标准越来越低。

但在我看来,对于 VC 而言,品牌才是最大且最终的筹码。

有钱,没品牌,这是目前很多中小型加密 VC 的困境。

行业内目前有一种共识,当然也算偏见,那就是真正的优质项目是纯海外项目,因此,在当下,VC 在海外的品牌建设又显得尤为重要。

很多资本会歧视“国人项目”,有的“国人项目”也会歧视国人资本。

比如,有国人项目先在海外拿了大资本的投资,马上估值提高 N 倍,让国内资本接盘;也有的国人项目先拿了国内资本的投资,再拿了海外资本的投资,回头要全退或者退一半国内资本的额度,“谁叫你品牌 Level 不够?”

因此,对于 VC 来说,一个巨大的挑战在于,除了钱以外,如何去定义和修炼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以及建设自己的全球化品牌?

这裡面有一个值得研究的案例,就是 LD Capital(了得资本)。

由于某些历史原因,圈内老人对了得普遍抱有负面印象,常常把其和“割韭菜”相联繫起来,之前圈内也在疯传一张 VC 等级图,说是来自于海外著名的社群 LobsterDAO,裡面把 LD Capital 列为黑名单。

640-9-1.png

在这件事上,了得其实挺冤枉。

事情的经过是:该榜单很早就有,没有人知道出处,直到有人将其发在了 LobsterDAO 电报社群;defiprime 转到推特,标注来自于 LobsterDAO,中国媒体看到了又转回中国,定义为“LobsterDAO 总结的加密 VC 榜单”,但后来社群管理者表示榜单和 LobsterDAO 并无任何联係。

至于说是否认可这份榜单,就是一件非常主观的事情。

我知道行业内很多人瞧不上了得,觉得他们就是海外投资策略,哪怕赚了钱,也是运气好……但放下偏见,观察他们的一些佈局,还是有有东西,特别是在链游板块,今年赚得盆满钵满,称得上成功。

细看 Portfolio,裡面一些项目的倍数相当夸张,比如 Illuvium,成本 3 美元,最高涨到 2,000 美元;Star Altas,成本 0.00045 美元,最高 0.26 美元;Alien worlds,成本 0.003,最高 7 美元……多个单项目帐面盈利上亿美元。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名声”不怎么样的了得还能投中这些明星项目?

我曾经问过了得资本的人,给了我一个特别笼统的回答:“易老板有大格局,合伙人很牛逼,团队协作相互配合。”

解释一下就是,创办人易理华充分放权,给了下面的人足够多的自主性和发挥空间;几个合伙人十分厉害,大多优质项目都来自于他们个人的努力;了得十分注重投后,团队一起为项目服务。

非常官方,但也正确,核心就是靠合伙人这样的超级个体驱动。

在我看来,这也是了得等很多 VC 面临的瓶颈,当 VC 做到了一定的规模,需要品牌加持,不能只扩张人力找项目,而需要让项目主动来找VC,有好品牌,才能让投资变得简单轻松。否则,规模越大,投资越累,内部越卷。

正如 2005 年的腾讯将自己的公司使命定义为“最受尊敬的网路企业”,在 Crypto 上赚了钱的老板们也都应该有大格局,要赚钱,也要珍惜羽毛,并走向世界的舞台。

某行业朋友曾言,“如果你赚很多钱,没有江湖地位,那么大家只会把你当币圈的煤老板看待”,深以为然。

降维打击:大资本与他们的朋友圈

加密内斗实况之,两级分化,资本抱团。

一方面,一些中小 VC 为了几万美元的额度争得头破血流,另一方面,顶级 VC 左手资本,右手品牌,对其他加密 VC 进行降维打击,并且,他们还爱抱团。

a16z,Web3 的旗手,几个合伙人孜孜不倦地在推特上写小作文布道 Web3,占领心智。

如果你想读懂 Web3.0,去 a16z 官网看 Future(a16z 旗下媒体平台);专门你想了解 Web3.0 的王牌项目,去看 a16z 的 Portfolio ……这就是他希望达到的效果,不断攥取 Web3 时代的话语权。

Paradigm,最新一期基金募集 25 亿美元,钱很重要,但 Paradigm 最可怕的一点在于,一流的研究、创新与实践能力,能亲自下场从源头垄断创新。

11月25日,Paradigm宣布任命Georgios为CTO,在区块链世界食物链顶端,分别是技术+资本,我认为这才是未来 T1 加密 VC 的常态,懂技术,且有技术。

最前沿的理论创新,Paradigm 有;最硬的技术,Paradigm 有;资本,Paradigm 更有……以至于 Paradigm 可以化腐朽为神奇,不信,看看 Uniswap 怎么被 Paradigm 一步一步奶(扶持)起来的。

而在传统 VC 领域,光速创投(Lightspeed)和红杉资本(Sequoia)正以火箭般的速度在加密世界扩张,并形成了自己的朋友圈。

reddit-mods-1280x720-1.jpg

这也是加密 VC 世界的另一个大趋势,资本抱团,越发封闭。

比如,每一个公链生态都有自己的 VC 朋友圈,所有经常会发现,生态内的优质项目投资方都是那几家的身影,波卡、Solana 等都是如此,甚至连以太坊生态中的明星项目,也都被核心圈层刮分。

比较封闭的当属 Terra 生态,基本上被 Do Kwon 和他的朋友们所包场,比如由 Delphi digital 亲自下场孵化项目,设计经济模型,其他的 VC 压根挤不进去

想想也正常,99% 机率可以赚钱的项目,为什么不自己拿下或者分给一起做事的朋友,而要给外人呢?

自强则万强。

加密 VC 的未来

回到原点,怎么投中好项目?

核心无外乎两点,一是发现好项目,二是能投进去,大多数 VC 卡在了第二点。

从长远来看,加密 VC 需要打造一项独有的核心竞争力,从而壮大品牌。

个人觉得比较好的一些思路是,在垂直领域建立影响力。

你不可能抓住所有机会,与其广撒网,不如垂直聚焦在某一个领域,人多的地方总是很拥挤。

比如,今年最大的赢家之一 Animoca 及其背后的 Everest Ventures Group(EVG),深耕游戏板块多年,SANDBOX 等链游强势崛起,一朝成名天下知。

12 月 9 日凌晨,Animoca Brands 创始人萧逸(Yat Siu)在推特公布今年 Animoca 成绩:

  1. 2021 年前 9 个月的投资和数位资产收入增长至约 5.296 亿美元,持有超过 6 亿美元的流动数位资产(包括 BTC、ETH、USDC 以及 AXS、FLOW 等)。
  2. 属于 Animoca Brands 产品和平台生态系统的数位资产储备(包括 REVV、SAND、TOWER 和 GMEE 等自有产业 Token)已从 2021 年 9 月底的价值约 29 亿美元上升至到 2021 年 11 月结束时约为 159 亿美元。

Multicoin Capital 的成绩主要来自于 Layer1,其中又以 Solana 和 THORChain(我将其定义为“跨链 L1”)最为亮眼。

其次,拥抱变化,打败你的,从来都不是对手,可能是时代。

金庸小说裡,金轮法王练了 16 年的武功,被杨过一招打败,因为完全不按套路出牌。打败柯达等相机品牌的,不是同行,而是智慧手机,加密 VC 未来的敌人可能不是来自于现在的 VC 同行。

这是一个人人即媒体,人人即 VC 的时代。

说几个自己认为可能崛起的 VC 组织和形态。

DoraFactory,关注到这个组织是因为一家大型加密 VC 的朋友曾表示,“DoraFactory 投上好项目的能力比我们强多了”。

原因也很简单,DoraFactory 背后有 DoraHacks 的支持,其曾在全球举办上百场区块链骇客马拉松,Matic 等明星项目都来源于其骇客松。

打一个比方就是,DoraHacks 就是孕育伟大项目的第一个奶妈,帮助早期项目成长,自然领先一步获得更好的投资机会。

进入新公链并起的战国时代,骇客松也成为了优秀项目的擂台,Gitcoin 属于以太坊阵营, 那么不站队的 DoraFactory 占据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生态位置。

其次是 DAO VC 或者叫风投 DAO,我将他总结为超级个体的联合,是对传统 VC 模式的一种解构和破坏。

仅管,目前其并未对传统加密 VC 的市场造成冲击,但是风已经开始吹拂,掀起浪花朵朵。

比如,Metacartel,DAO 成员中包括 Aave、Nexus Mutual、Ocean Protocol 和 Axie Infinity 的创办人,并且孵化了 Raible、Gelato Network 和 DAOHaus。

风险投资历来集中在硅谷周围,无论是资本还是人才都集中于特定区域,但是基于 DAO 的 VC 基金可以更有效地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投资,以及招揽人才,在 DAO 模型中,carry 和费用可以嵌入智能合约。

仅管前路漫漫,但变化正在发生。

加密货币创投基金(VC) 内斗录:一场没有尽头的饥饿游戏

扫一扫手机访问

加密货币创投基金(VC) 内斗录:一场没有尽头的饥饿游戏

发表评论